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陈冲,没有一丝矫揉造作,那些比电影还要唯美的...

文/吉它木影

最早接触到陈冲的文字,是我们在空间转载过的陈冲散文作品,记得第一篇是写她如何在十四岁的时候走进了电影厂,从此一生与电影结缘的。没有想到,做为一个演员和导演的陈冲,文字却有着如此深厚的功底。她的文字清新又优美,没有一丝矫揉造作,读起来毫不费力。跟随着她的叙述,脑海里会自然地浮现出她所描绘的场景。她用文字渲染出来的闪着光的童年、不服输的少年、朦胧又懵懂的初恋,比电影画面还要唯美。可惜,当时转载的文章都是一个个片段,每次阅读都是意犹未尽。好多读者也多次留言询问什么时候出书,今年,这本名为《猫鱼》的书终于出版。

我是看到书出版第一时间就下了单的。书到手时有一些惊诧,居然是这么厚的一本。那些曾经读过的简短节选,就藏在这么厚厚的一本书里吗?封面上的陈冲,戴着黄色的头巾,骑着老式二八大杠,似乎正向读者行来。书的前两篇,是金宇澄和姜文为这本书写的,算是序言吧。金宇澄在题为《那些你不记得的,蜂拥而来》的文中,大致地描述了这本书的由来。写出了《繁花》的他,慧眼识珠,从一个编辑的角度建议陈冲,体验一下纸上王国的自由,体验一下个人的独自完成,始终就做女主。而姜文的文章,简练如剧本一般。

最后的四句话,让我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了疑惑:“《猫鱼》是陈冲珍贵的个人记忆,写得鲜活,深邃。她毫不畏惧地邀请你踏入其中,经历她的人生,结识她的朋友与家人……这种勇气,不是谁都有。”随后的阅读,证实了姜文此言不虚。陈冲坦诚地对读者说了她的初吻,她朦胧的初恋,还有初恋对象保存至今的信笺原文,姥姥在抗战期间为换取通行证“和他们睡觉”,初到美国被两个无良医生蒙骗裸露身体体检,等等。的确,这种勇气,真的不是谁都有的。

第三篇,是陈冲为这本书写的前记。短短的几百字,告诉了读者这些文章的由来。“记忆,好像早晨爱人离别后枕头上柔软的凹印,那是他在你生命里存在过的证据……我企图把它们写下来,或许人们能看到我在枕头上留下来的那个凹印。”

这么厚的一本书,我是以一个抛物线的阅读速度看完的。起初的几章,看得极慢,慢到咬文嚼字一般。到中间部分,她回忆她电影创作的篇章恢复到了正常阅读速度。而到了最后,写到她哥哥陈川的部分以及最后一章时,又回到了极慢的阅读状态。开始的慢,是因为那美好的文字带来的冲击,直触心底,我愿意花时间跟随文字去想象。最后的慢,是因为这些记忆如此之近,如此之痛,每个人都感同深受。又因为名为猫鱼的篇章,写到了哥哥陈川。也许,还是因为厚厚的一本书读到了结尾,不忍翻到最后一页吧。

一生沉浸于电影世界里的陈冲,写出来的文字带着极强的画面感。开篇,她从朋友寄来的三张老照片写起,那是她几乎已辨认不出来的平江路的老宅。待到从照片中认出了后景的钢窗,话锋一转,文字切到了“妹妹”的视角:“视线穿过一片草坪,父亲的脚踏车出现在弄堂口……”童年的图景一幅幅展开,阅读的过程中自然地出现了梦幻般的画面。那个被称作“妹妹”的小陈冲,跟着爸爸去游泳、爸爸给她拍照,她因为偷走抽屉里的粮票油票又全部弄丢而挨打,又被母亲原谅。不同于电影,由文字联想开的画面是由读者自行决定的,所以古人说画不如诗。精于电影的陈冲,似乎更擅长用文字来引导读者展开无边的想象。

童年的陈冲

爱趴在窗前发呆的“妹妹”,慢慢在画面中长成了含苞待放的少女。少女在一个夏天,被占了她家祖屋的一家人的儿子拉进了自家的小厨房,拥挤的空间里,汤锅的蒸汽沸腾着,他用舌头舔少女的舌头。这一幕,是如此鲜活。陈冲的描述冷静而精确,记忆中的自己,像是演员在拍戏,而写下这些文字着的自己,像是导演在观看她的演员在表演。

没有电话和网络的时代,人与人除了面对面的交谈以外,只有手写的信可以做为远程交流的手段。陈冲说她很认同山姆·夏德普对通信的感受:“我喜欢写信,因为它是一种可以随时展开的对话。无论对方在不在,你都可以在任意一个早晨坐下来和他说话。你可以随便聊,而不必礼貌地等待对方完成他的思路……”这种感受,没有写过信的年轻人是很难理解的。即时通讯软件已经完全彻底地取代了书信,鸿雁传书的浪漫今日已完全消失殆尽。在这个追求短暂快感刺激的时代,微信、短视频、短剧,一切都向短、快看齐,还有多少人会静下心来写一封长信,还有多少人有能力写出一封条理清晰的信呢?即时通信软件的对话,是你一句我一句的沟通,很少有人连发数条消息后得不到回应还继续发下去。得不到回复,对话就会自然中止。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现代人文字能力的退化吧。

《从前的人》一章里,陈冲大篇幅地展示了她与人生中最重要的通信人M之间的通信往来。这些信笺是在2021年,陈冲回上海时M交还给她的。M说:“我们那一代人的友谊情感,是现在的人无法理解的,我不想让这些信件付之一炬,不忍心,那里面有那么多美好的回忆……只有物归原主!”陈冲也不能确定M算不算她的初恋,他和她连手都没有牵过。但他们之间有许多朝夕相处的日子,分离时也有着牵挂,更有着长达五年的通信往来。
 


这些书信的原文,格式是极标准的,开头必是收信人姓名加你好,结尾是写信者的签名和日期。信的内容有着强烈的那个时代的风格,行文规整,多是谈生活,谈自己的进步,谈周围的朋友,偶尔会寄些照片。然而,两个人却很少会谈及感情,也许他们都不懂,也不知道怎样表达吧。看着这些曾经的少年间的书信往来,会自然地被带回过去,也会对那个离我们并不遥远的时代有更深的了解,即便未曾亲历者也是如此。有时候,M还会在信中给陈冲夹带回信的邮票,在那个工资极低的年代,8分钱的邮票对每个人都是额外的开销。陈冲说M在信中夹着邮票是多么的细致和周到,也是无言的期待。也许只有她们这一代人,才懂得其中的甜蜜。现代社会,在网络加持下,一切都变得快捷,这种漫长期待中的甜蜜一去不复返了。

随后的章节,陈冲依次回忆了她的亲人。外婆、外公,爷爷、奶奶,母亲、父亲。画面随着她的叙述回到兵荒马乱的年代。陈冲姥姥带着女儿(陈冲母亲)从上海赶往重庆与丈夫汇合,一路之上历经万千险阻,为了获取通行证不得不 “与他们睡觉”。陈冲的外公张昌绍,中国药理学的奠基人,却在那场运动中含冤自尽。参加过北伐、抗日、援朝三大战争的爷爷,晚年虽变得有些糊涂,却在知道了陈冲要出国留学后,自己去取钱给孙女买了一枚精致的戒指。爱看抗日神剧,只为“看死”他少年时代想炸死的日本鬼子的父亲,因为隔离而未能见到最后一面的母亲……

《末代皇帝》 剧照,和尊龙

结束了陈冲生命中最重要的亲人篇章之后,她终于说到了长大后的自己。初到美国,在餐厅打工赚取生活费,一次次参加演员面试,一部部电影作品的拍摄始末……做为电影人的陈冲,相对完整地回顾了自己在电影事业上的打拼,也给观众呈现出了一个精彩繁复的电影世界。

很难想象,这是一个电影演员、导演写出来的文字。她的笔下,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淡淡的叙述背后,是澎湃汹涌的情感。每一个人物都脱离不开他(她)生活的时代,籍此,一段段历史也被忠实地记录下来。阅读《猫鱼》,是一个愉快又沉重的体验。沉浸在陈冲用文字渲染出来的世界里,如同观看一部可以自行发挥想象力的电影,和她一起顽皮、欢乐、心跳、悲伤、愤怒、成长。无论是否与她同龄,都会在其间找到记忆中的自己,找到迷失在遥远记忆中的亲人和朋友。

作者简介

吉它木影,不会弹吉它的厨子不是好摄影师。

平台原创文章均为作者授权微信首发,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平台无关。

话题:



0

推荐

二湘的十一维空间

二湘的十一维空间

311篇文章 4小时前更新

思想的碰撞,民声的回鸣。理性思考,感性文字。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