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天》剧照 图源网络
灾难在明天之后降临
——从电影《后天》说起
文/云淡风轻
作为一个理科生,我很少看恐怖片和灾难片,除非它贴近自然或者带有一定的科学性和逻辑性,美国科幻灾难电影《后天》就是这样一部影片。
这部影片上映于2004年,由罗兰·艾默里奇执导,杰弗利·纳赫马诺夫编剧,丹尼斯·奎德、杰克·吉伦哈尔、埃米·罗森等主演。说的是已是现代社会的地球因环境过于恶劣又一次进入冰河时期的故事。杰克·霍尔(丹尼斯·奎德饰)在南极进行科考时,根据一系列自然现象和资料推测出温室效应已经阻断了地球上的洋流,北半球将重新进入冰河时期,而人类除了逃离对此无能为力。
冰雪覆盖的南极在管弦乐舒缓的氛围中出现,随科考队地质勘测而来的冰层裂缝逼真地呈现,因地气变化使得冰层由坚固的横向构造重新结晶为竖向冰碴。世界各处出现灾难的征兆:冰雹、洪水、冰川、地震、海啸、火山喷发……,不久冰川溶化后迅速升腾的大海、几乎把整个洛杉矶都撕裂殆尽的飓风,导致整个城市瞬间变成断壁残垣。海水涌进了纽约,超大货轮漂进了大街;大雪冰暴袭来,整个大都会陷进冰雪堆里,自由女神被冰雪埋了半个身子;万里冰封,人们无处可逃,遍野是冻僵了的尸体……北半球陷入一万年前的冰河世纪,大自然以简单粗暴的方式在极短的时间内将人类所有破坏性努力一扫而空。
《后天》剧照 图源网络
比起太阳风暴,生化武器,病毒等其他地球毁灭方式,这部叫做《The Day After Tomorrow》的影片中的灾难场景虽然夸张,但基于一定的科学事实,如温盐环流中断导致全球气温骤降在地球历史上曾经真实发生过,也引发了人们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关注。近代由于人口猛增,工业迅速发展,环境遭受人为的破坏,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的含量急剧增加,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地球变暖导致冰山融化,从而影响大洋水盐平衡,导致洋流的热循环紊乱,强大的对流导致海啸,飓风,大暴雪等极端天气。据预测,今后50年,全球气候变暖将导致全球性气候异常,南北极冰层厚度减小,一些岛国被海水淹没,大量物种灭绝。人类深有体会的是近年来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现象频繁出现来势汹汹,全球许多地方都出现前所未有的灾害性天气……
这是一部可怕的电影,这又是一部真实的电影,而且还是一部值得人们关注和思索的电影。
影片中的异常灾害场景,绝非危言耸听或荒诞幻想。联合国曾于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就发达国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成协议,即《京都议定书》,规定39个工业化国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然而当时的美国布什政府却拒不执行《京都议定书》。影片中的气候学家杰克认为,温室效应正在引发地球的大灾难,北极冰川的融化,会让地球回到冰河世纪那样的劫难。他的提醒并没有引起美国当局的重视,一切都已经太晚:飓风、冰雹、洪水、冰山融化、极度严寒,一系列的地球巨变引发了一场不可挽救的灾难。美国政府组织北纬30度的民众转移到赤道周围,场面混乱不堪。
《后天》剧照 图源网络
《后天》并非一部灾难片这么简单,它不但具有很大的真实性,而且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和现实意义。影片对美国政府进行了强烈的讽刺和谴责,甚至借片中美国总统之口向全世界人民道歉。它也像是来自大自然的警告:你们要砍树,砍吧;你们要用水,用吧;你们要生孩子,生吧;你们要把所有能吃的动植物都吃光,吃吧;你们要把五颜六色的液体倒进江河湖海里,倒吧……你们要赚钱要利益要发展要进步,对此我没有拒绝。可是你们在不顾一切地毁灭我,那么就不要怪我不友好了,当我用自己的方式拿回属于自己的东西时,你们最好记住:善恶终有报。就这么简单。
虽然这部影片用的是一贯的美国大片方式,贯穿着个人英雄主义,——杰克穿越逐渐进入冰河的区域最终到达已经完全冰封的纽约图书馆救出被困的儿子山姆。但是影片的另一条故事线山姆和一群年轻人被困纽约图纸馆的自救,同样意味深长。
灾难发生时,杰克的儿子和一帮年轻人正在纽约参加一个科学竞赛,仓促间他们躲进了曼哈顿的大图书馆里,外面已是冰封世界,里面气温骤降越来越冷,于是大家开始烧书取暖,图书馆里藏书丰富,法律的书,税务的书,各种大部头的书被一本本撕碎丢尽壁炉,带来维系人类生存的一丝丝暖意。这种严肃中的诙谐包含了透彻的讽刺,当人类面临生死存亡的时刻那些条条框框的东西狗屁不是,只能做烧火的材料。
《后天》剧照 图源网络
但是,即便在绝望的时刻,他们烧书取暖时也不会无差别地胡乱取,有的书是宁愿挨冻也要留下来的,那是人类文明的种子,是属于地球文明的伟大文化传承,这很了不起,这也是这部电影的升华。
作为灾难片,《后天》在叙事上更贴近传统影片,所以令人震撼令人深有所感。虽然认真追究的话,里面关于有些科学现象的解释比如飓风从对流层吸收了强冷空气导致北部地区被瞬间冰封还是略显牵强。对流层的空气压力仅为地面空气压力的约十分之一,当空气从对流层下降到地面,空气的压力增大,体积减小。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空气在体积减小的过程中会释放能量,致使空气温度升高。那么被飓风吸收的零下100摄氏度的强冷空气到达地面后,最低温度也就在零度左右。所以理论上不可能像影片中那样产生瞬间冰封的效果。当然Jack一开始就说了,现在一切气候模型都不起作用,各种气压热力天象统统紊乱,大概那也是可能的吧。
《后天》剧照 图源网络
再回头想想:这部电影发行于20年前,对于今天却依然有着强烈的警示作用。现在大气污染,汽车尾气排放,温室效应愈演愈烈,我们日常生活中感觉冰川融化似乎已不再遥不可及。如果人类再不重视再不有所行动,这个“后天”终将来临。这一天或许就在明天之后的某一天。
其实,我觉得把这部叫做《The day after tomorrow》的影片直译成《后天》不是很合适,这个译名愣头愣脑的太过白话,有点浪费了汉语的博大精深意味深长之精华了,或许改成《明天之后》更为恰当。
作者简介云淡风轻,六零后理工女,现居深圳。退休后闲适散淡。喜爱美食美景兼顾读书与瑜伽。
平台原创文章均为作者授权微信首发,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平台无关。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