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截屏 图源网络
英国记者对赵心童的采访是中国人的一次大型心理治疗
文/老鼠记者
28岁的赵心童在昨天举行的2025年斯诺克世锦赛决赛中,以18:12的比分,战胜来自威尔士的世界名将威廉姆斯,成为中国首位获得该项赛事冠军的选手,他也是亚洲获得这项荣誉的第一人。
尽管早就享有天才少年之誉,但胜利对赵心童而言,仍然来得有些突然。赛后的采访中,他承认这一切有如梦幻。
胜利也瞬间把赵心童从台球桌前带到了公众面前。媒体与大众,都为赵心童的胜利而痴狂。他腼腆的笑容、流利的英语、过往的失足、曲折的冠军路等等,都成为咀嚼不厌的话题。
直播截屏 图源网络
赵心童的胜利价值连城。
与举国体制下耗费巨资打造出的冠军不同,参加斯诺克赛事的赵心童,与丁俊晖一样,从训练到参赛,花的都是自己的钱,用流行的话说,这是一场自带干粮的胜利。但是,这一“自费的胜利”并没有妨碍民族自豪感的爆棚。
鼠记发现,赵心童的胜利,还带来了一个宝贵的衍生价值,那就是,赛后英国记者对他的采访以及采访时的现场气氛,对中国人来说,堪称是一次大型心理治疗。
在赛后赵心童接受英国记者采访的一则爆款视频的评论区中,鼠记注意到,有两条高赞评论,分别获得了数千人的点。其中一条,是点赞采访赵心童的英国女记者的,认为她态度友好、充满尊重;另一条则点赞现场观众的风度,认为他们对来自的中国的这位冠军够礼貌、友好。
这两条评论获得高赞耐人寻味。显然,两条评论体现的是一种惊讶的心理,其背后的潜台词是:原来,西方的媒体人、西方的公众也会对中国、中国人的成功表现出善意与尊重,而不是偏见与敌视。这颠覆了点赞者的固有认知模式,让他们吃惊,也令他们受用。
确实,无论是采访赵心童的记者,还是现场观众迟迟没有散去这一事实,都令人印象深刻,值得尊敬。记者表现得很职业,也很亲切、友善;观众则并没有因为一个“外来挑战者”获得胜利而意兴阑珊地急于退场,相反,他们制造的掌声与笑容的浪潮,一次次涌向赵心童,也涌向国人的心田,而这无疑很治愈。
很长时间里,国人对于外部世界的想象是黑暗的。他们被教育、被告知,世界充满了针对自己的敌意,特别是那些发达国家的媒体与人民,尤其见不得中国人好。他们总是带着有色眼镜,对中国、中国人横挑鼻子竖挑眼。
这种对世界的想象,对民族精神所造成的创伤是明显的。它让人变得猜疑、不自信、受害妄想,让人失去无所顾忌地开心大笑的能力。它也让自己与世界的关系总是那么拧巴、紧张。
赛后赵心童与马克·威廉姆斯 图源网络
其实,如果你知道,发达国家的媒体,对自己国家的横挑鼻子竖挑眼是常态,它们挑剔与批评自己国家的兴趣,要远远大于挑剔与批评别国;如果你知道,BBC对好基友般的国家——美国的总统川普,都能用“心理变态”“精神病”这样的话加以酷评;如果你知道,这么多年来,对于中国的科技进步、经济发展,来自发达国家的媒体报道并不缺席······今后,再面对“有色眼镜”时,或许多少会变得释然一些。
如何认知自我与世界,是今日中国需要面对的紧迫课题。就此而言,赵心童的胜利来得很及时。希望伴随他的那些如潮的掌声与笑容,能伴随我们做一个好梦。醒来后,能让我们更自信、从容地去面对这个世界。
作者:老鼠记者,资深媒体人,曾任驻外记者。典型的地命海心人。著有《电影撞新闻—影像里的无冕之王》《香港依然美丽》《理工学人的诗与世》。本文原载“兔子兔子画漫画”,经授权转载。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