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李娟  视频截图

李娟“没有班味”的松弛感与“窝囊废文学”的流行,是对成功学的纠偏

文/宫殿楼台

李娟的松弛感与“窝囊废文学”异曲同工

5月13日晚,凤凰网读书直播间屏幕上,不断飘出“没有班味儿”“不上班就不成年人”这样一个又一个的弹幕,道出了电视剧《我的阿勒泰》及原著作者李娟广受年轻人喜欢的重要原因。

班味,是网络流行词,来自热搜上的词条“一旦上过班,你的气质就变了”,指当代职场人一种常见的生活状态:素面朝天,精神涣散,衣着宽松,眼中充满疲惫。

李娟及其一系列作品之所以广受好评,就是因为她及其作品所表现出的“没有班味”的松弛感应和了广大网友的需求。

李娟说:因为我没有上班,相对很多人来说,我是很清闲的了,而且我又是一个人,我不用照顾家人,也没有那么大的家务,书卖得挺好的,就不用想太多了,而且没有太大的欲望,我没有孩子,所以我不用为了家人考虑太多,能吃多少、能喝多少、能穿多少呢?在物质方面也没有太高的追求,同时我不爱社交,不用维持交际网。

这份不上班、没牵累、书畅销、低欲望、低社交的松弛感,简直赛过神仙!

李娟  图源网络

如今成名后的李娟在新疆半隐居,依旧过着一种世俗意义上远离尘嚣的生活。在她的公号中,我们能读到的都是与紧张兮兮、疲于奔命的打工人、上班族相去甚远的日常:直播、遛猫、做手工、自驾游,时间在她这里变得慢慢悠悠,让人身心通泰、舒适自然、松弛恬淡。豆瓣上对她评价:“在物欲纵横的年代里,读她的故事,让我们这些忙着赶夜路的人也发现月亮真的很美。”

李娟一些搞笑放松的文字,让我下意识地联想到了今年以来在年轻人中流行的“窝囊废文学”,在看似窝囊中映射着倔强与不屈。在我看来,李娟的作品,尤其是这些搞笑放松的文字,与窝囊废文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内核都是在生活压力繁重、神经高度紧张之下追求一种松弛感。

先来读读李娟的搞笑放松的文字:

“我这个人,发财靠想,生病靠躺,说出去大家肯定眼红。生命动力满满,疾痛能奈我何。”

“当初为什么要买那么大的院子啊,真想多交几个男朋友,帮忙扫雪。”

“在每一个普天同庆的特殊日子里,我远远站着,照常生活,像是没有行李的旅人,又穷,又轻松。”

再来读读“窝囊废文学”:

“我和别人不一样,你惹了我就相当于没惹。”

“输在起跑线,总比输在终点好,省了一顿跑。”

“生活将我反复摩擦,竟让我变得更加柔软舒适。”

“我有超能力,但是凡事都超出我的能力。”

“你不要一次次碰触我的底线,如果再这样我就降低底线。”

读着这样的句子,是不是有怪怪的感觉?百度百科对窝囊废文学的释义:用于形容一系列开头很嚣张,结尾却突然反转的“认怂”话术,因为读起来有一点emo,又有一点幽默,受到不少年轻人追捧。

继凡尔赛文学、发疯文学、麦克阿瑟文学、孔乙己文学、废话文学、小狗文学、鼠鼠文学等之后,窝囊废文学成为2024年的互联网文学新趋势。在社交平台上,各种窝囊废文案争相涌现,新语录层出不穷。年轻人扎堆的B站推出了纪录片《00后的窝囊文学》。

《我的阿勒泰》剧照  图源网络

伴随窝囊废文学的时兴,网友们奇思妙想地挖掘出了“窝囊废男主”概念,并展开热烈讨论,娱乐圈甚至有了窝囊废赛道排名。网友评选出的窝囊废三巨头,分别是《第二十条》里雷佳音饰演的韩明、《年会不能停》里白客饰演的马杰克、《都挺好》里郭京飞饰演的苏明成。雷佳音被公认为窝囊废赛道的“顶流”,从《我的前半生》中的陈俊生到《满江红》中的秦桧,再到《热辣滚烫》中的昊坤,再到《第二十条》中的韩明,虽然角色各有不同,但都带有一种窝囊感。心细眼明的网友发现雷佳音在许多影视剧中都扮演了类似的角色,成为了窝囊废赛道的领军人物,坐上了窝囊废头把交椅。有人戏称,雷佳音拧巴又讨喜的脸,往那儿一坐都不用演,就是活脱一受气怂包、贵圈第一大冤种。在《第二十条》中,雷佳音饰演的检察官韩明,在单位对领导言听计从,回到家被老婆念叨,里外受气,活脱脱窝囊废、倒霉蛋形象。

4月2日,陈建斌在宣传新片《草木人间》时,表示要“超过其他窝囊废”,理直气壮地站上了窝囊废的角色赛道,和上述三位一起被戏称为“窝囊废四大天王”。

据当当网公布的4月份图书畅销榜,马伯庸两部以窝囊废为主角的作品《食南之徒》和《长安的荔枝》双双入选,再联系到他之前的《风起陇西》,有人称马伯庸有意无意之中走上了塑造窝囊废的旁门左道,而且炉火纯青,一骑绝尘。

“窝囊废文学”为何流行?

窝囊废文学以及影视剧窝囊废角色的流行,都是社会现实的映照,反映着当下社会流行文化和网民、观众审美口味的变化。

在之前的语境里,窝囊废是极其贬损人、侮辱人的一个词,放谁身上谁都不喜欢听,会让人觉得侮辱人格。但现在的年轻人却乐于自封窝囊废,好像是自取其辱,其实是调侃和自黑,其中有无奈、有心酸,也不乏自嘲和解脱。这是个体释放压力和负面情绪的宣泄方式,是年轻人自我娱乐、自我解构、自我治愈的手段,是黄连树下弹琴——苦中作乐。

90后、00后这一代年轻人,是被作为在甜水里、蜜罐里长大的孩子来看待的,但实际上他们又同时是活得最累的一代。时代给了他们幸运与幸福,也给了他们不幸和苦恼。可以说,他们这一代是背负父母期望最沉重的一代,是被泛滥成灾的所谓“成功学”压榨最残酷的一代。他们大多是独苗或二胎,物以稀为贵,所以被父母无比珍视,自小就背负着太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被父母、老师打鸡血般地灌输着要做人上人的成功学理念,要学特长,要考名校,要出国,要找体面的工作,要住高档房,要坐豪车,成长之路显得格外负荷超重。上学时,课业负担重,升学竞争激烈,未来就业迷茫。工作后,找工作难,就业竞争激烈,工作不稳定,还有房租、房贷、车贷等高昂的生活成本,需要面对父母等亲友催婚、催生的喋喋不休。

《我的阿勒泰》剧照  图源网络

这些被成功学蛊惑甚至扭曲、梦想着长大后呼风唤雨、叱咤江湖的孩子,长大后却发现,一地鸡毛般的不称心不如意才是生活常态。于是有了躺平,有了佛系,有了摆烂,有了“丧”而今又有了窝囊废文学的自嘲。

窝囊废文学最大的特点就是,前面有多狂妄嚣张,后面就有多反转,假装要发狠,实际上已经躺平,但还是要用最硬气的方式坦白自己怂的本质。与其在怨气中负能量满满,不如轻松幽默地坦然接受社会现实、自身局限。既然不能反抗,自娱自乐地发发牢骚总可以吧,总比愤懑地一味抱怨、指责好得多,可以让郁闷无助的心情得以疏解宣泄,同时还能获得苦中作乐的调适、解脱和自我激励。

窝囊废文学何尝不是年轻人松弛人生态度和生活智慧的表现,在一句句窝囊废金句里,既有他们在现实面前的心理落差,也体现了难得的人间清醒。窝囊废文学折射出,在这些年轻人身上,人生不再是单一的成功与失败的二元对立,而是更具开放性、多样性。成不了英雄,做不了强者,那就自甘“窝囊废”示弱吧:我窝囊废,我认怂;我平庸,我快乐。

有人担心,窝囊废文学会让年轻人自甘颓废堕落、自暴自弃。我觉得不会,“上班还能挣点窝囊费,不上班只剩窝囊废了”,“我才20岁,我可以成为任何我想成为的废物”,这些看似窝囊的“窝囊废金句”里分明柔中带刚,表面的认怂之下分明透着一缕缕倔强,一缕缕不想放弃、还要坚持向上的力量。

我们可以换一个脑路想想:一个人说他自己窝囊废,我们会真的认为他窝囊废吗?人家又不是真傻。所以,不必担心一个自称窝囊废的人会真的窝囊,他很可能就是在隐忍、在宣泄,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爆发力量、发起冲锋。

《我的阿勒泰》剧照  图源网络

为什么《第二十条》《我的阿勒泰》等影视剧里那些看似软弱却又充满人性和善良的角色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和好感?是因为观众已经厌倦以往那种强势、自信的主角形象,已经认识到打鸡血一般的成功学的不切实际和害人不浅。窝囊废作为一种弱者形象,可能更能代表现实生活中普通人的真实处境,观众因此更容易产生共情。

当当网公布的4月份图书畅销榜上,还有一本《首先你要快乐,其次都是其次》的书,这个书名可以拿来为窝囊废文学做注解:为了快乐,自认窝囊废又如何?

罗曼·罗兰说得好,“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李娟及其作品就是这样,倾向于用幽默去化解沉重,善于发掘和表现艰苦生活中的美好和亮光。她说:“明明很痛苦,但是非要笑着,明明很尴尬,但是就要装作无所谓、不在乎,这确实是自我保护的唯一的盔甲。” 那些自称窝囊废的年轻人,何尝不是在自嘲背后依然热爱生活?况且,在生活面前,谁又不曾窝囊废过? 

作者简介

宫殿楼台: 修心养性读闲书,胡思乱想写小文。

平台原创文章均为作者授权微信首发,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平台无关。

 

话题:



0

推荐

二湘的十一维空间

二湘的十一维空间

330篇文章 1天前更新

思想的碰撞,民声的回鸣。理性思考,感性文字。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