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令终于安葬了。
朱令是2023年12月22日去世的,那天是冬至,是那个冬天最冷的一天吧。
时隔一年多,朱令终于在北京万安公墓落葬,墓地地址离她的姐姐吴今相隔只有几米。
根据公号“朱令我们在一起”的主理人张黎利的文章,“朱令的父母和少数亲友参加了安葬仪式,他的远房妹妹作为家属代表从骨灰堂请出了骨灰,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送到了朱令的墓碑前。之所以拖了一年多才下葬,是因为关于朱令的安葬地点,墓碑设计等诸多问题一直拖到了今年6月才最终解决”。
朱令的父母也发了一个公告,我仔细看了朱令父母这份公告,他们感谢了很多人:“亲朋挚友们为了帮助查找病因发起了首次网上救助行动;医护工作者们数十年如一日参与救治与护理;广大校友和志愿者们自始至终地陪伴;公安干警们为了侦破工作恪尽职守缜密追凶;几十位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为员了推动案件进程鼎力相助联名提案;律师和记者们为了真相仗义执言。“

唯独一个字也没提清华。 他们是体面人,不愿意明说,但是个中滋味,他们太清楚了,那些长期给朱令做义工的人也太清楚了。
张黎利就是这样一位长期给朱令做义工的志愿者。他在文章里说:“从案发到今天的30多年里,清华从未正式对朱令及家人道过歉,甚至至今不承认在这起投毒案中有任何责任。朱令临终前,清华对两位老人当面许诺,要在朱令的墓地安排、两位老人的后续医疗方面提供帮助,而且还提出了同意在清华校内设立朱令命名的奖学金,但接下来清华又逐条违背了之前所有的承诺,首先是说没有能力在墓地和两位老人的后续医疗方面提供帮助,然后在2024年6月19号签署清华朱令救助基金协议的当天,清华校方无理由反悔拒绝签署协议,并从此不再和朱令家属协商联系。”
张黎利是清华大学92级计算机系的学生,和朱令是同一年进入清华的,他和孙维是初中同学,还认识帮助过朱令的贝志诚,而孙某那个时候的男朋友,清华计算机系的谢某某,和他同系,宿舍也只隔着几个房间。
2013年,他第一次从天涯知道朱令的事情,对朱令非常同情,之后发起并建立了一个专门帮助朱令和朱令家人的基金会,叫华霖救助基金,这么多年,一直在默默地帮助朱令和朱令家人,持续为朱令的事情发声。

张黎利曾经发文章说过,朱令的病没有及时治疗,清华负有部分责任。清华大学对证据丢失、导致案件无法侦破,负有重大责任。而且清华在朱令治疗和救助过程中表现得非常冷漠,朱令作为清华学生,最初是享受公费医疗的待遇的,治疗费用由清华承担。但是在朱令住院一年后的1996年,清华就停止支付医疗费用,并反复催促朱令父母办理退学手续。这么多年,清华校方一直在回避责任,清华欠朱令和朱令的父母一个道歉。
但逃避责任,掩盖错误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只会让声誉越来越糟。勇敢承认错误并改正才配得上中国顶尖大学的声誉,才能让清华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知耻而后勇,知错而弥补,虽然很艰难,虽然需要勇气,但这是唯一正确的做法。唯如此,才能告慰朱令在天之灵,才能让所有清华学子不再寒心,才能不辜负清华两个字。
张黎利说,“两位老人希望能刻上朱令在清华校园内受害的事实,但是再次受到了各方面的压力,未能实现,最终的解决方案是,把清华在朱令追悼会上送的花圈的照片刻在了朱令墓碑前的供品台上。”
也许这就是天意,清华的名字终于被刻进了朱令的墓碑上,也刻进了历史的石碑里,清华大学和朱令的名字永远地连在了一起。
我一直对朱令案子特别关注,大概是因为我们年龄相近,又都是92级入学的大学生。92级多数人已经年过五十,同龄人的早逝总是让人伤感,更何况朱令是因为这样的无妄之灾?我之前写过好几篇文章:
就在上个月,我回国探亲,还和一位清华92级的同学一起吃饭,这位同学告诉我,她和朱令曾经一起上过一门德语课。朱令在这门课上表现优异,口语和书面表达都特别出色。这样一位聪颖的女生遭受这样巨大的变故,真的让人意难平!尤其是朱令案子多年悬而未决更让我们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和无法释怀的愤懑。
青天自有明鉴,我相信朱令是有灵性的,张黎利说,“她是睁着眼睛离开人世的,至死没有等到母校清华大学的一声道歉。”人在做,天在看,苍天在上啊!你们难道心里没有一丝愧疚和不安,没有一丝对神灵的敬畏吗?
朱令父母说:“爱女虽已安葬,但沉冤须昭雪!我们将一如既往追凶,无论天涯海角!” 我想,肯定也有很多读者和我一样,期待真凶被绳之以法的那一天,期待清华能站出来一个有血性、有良知的领导,勇敢地向朱令父母道歉,也期待正义终于到来的那一天。
而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不断地追问,只要朱令的案子一天没有沉冤昭雪,一天没有得到应得的道歉,我们就不会停止发声。唯如此,才能迎来迟到的正义,才能抚慰那些不平。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