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陈冲的姥姥年轻时

陈冲姥姥的“隐私”

文/东方木

最近听了陈冲的自传性散文集《猫鱼》。

这的确不仅仅是陈冲的个人记忆,而是一代人生活的一个侧影——她无疑是这代人中很幸运、很努力、也很成功的一个。按说她是最有资格写童话故事的,是很容易炫耀成功过程而将真正的自己隐藏起来的,但她没有,她本性中的坦诚使她没有带着面具说套话,没有摆谱装范,没有遮掩自己。这种真诚的写作态度在当今这个虚张声势、卖弄成风的社会,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也是很需要勇气的。

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关于姥姥的那几句寥寥数语:抗战时期三十多岁的姥姥带着年幼的女儿从上海到重庆,在一、两个月的艰难路途中,为了通行证和交通工具,“她要陪人家睡觉”!

这不仅对后来从妈妈嘴里得知此事的陈冲来说是一个“太大的刺激”,相信许多读者也有同样的感受:震惊、疑惑、难以置信!

为了获得通行证和交通工具,一个女人必须与那些掌管通行证和交通工具的大大小小的权力人睡觉,这是交易,是女性不得已地出卖肉体,是极其悲哀的。然而,最令人难以接受的是,她是一名知识女性,而且是那么倔强、反叛、刚烈、曾经与父亲断绝父女关系的知识女性,是年纪轻轻就到过欧洲、见过世面、说英语、吃奶酪、20岁读《简爱》的知识女性,怎么会?怎么可能?

试着想象那种情景,那些大兵、官员、小头目怎样调戏、威胁一名带着幼女、身处绝境的少妇,他们的粗俗、下流、丑恶与她的高雅、美丽反差那么大,她怎么能说服自己接受这样残酷的现实?她怎么能放下自己的身段、低下那颗高傲的头颅?她怎么能忍受那些无赖恶棍的欺凌?她怎么受得了那份屈辱?

或许第一次没有那么不堪,或许那是一个还算体面的男人,不至于让她那么厌恶,之后的第二次、第三次就渐渐麻木了,再后来就觉得“也没什么”,就那么回事,反正她“必须把孩子带回去”,必须与家人团聚,必须完成这段路程,她当时心目中可能只有眼前这个实实在在的具体目标,为此不惜付出一切,……不由得心疼起那个在逃亡中带着幼女颠沛流离的少妇。

或许那恰恰反映了她性格中明智、冷静、具有伸缩性、面对现实的一面,恰恰说明她在关键时候不似一般小女人那样胆怯、懦弱、六神无主,也不会像贞女烈妇那般愚昧固执、宁死不屈,她的见识、坚韧和决绝一如既往,所以她才能够面对那些粗暴和鲁莽,忍受那些羞辱和下流,……不由得钦佩起这个在战火纷飞中一路过关闯将的女子。

《小花》剧照

不管怎么说,她曾经历了难以想象的残酷,她的内心一定有很深的创伤,只不过这些都永远成了一个谜,成为只有她自己知道的心底秘密,……  

这仅仅是个例吗?历史上和现实中有过多少女性(包括那些清高的知识女性、光鲜的成功女性)经历过类似的悲惨遭遇?有过相似的心灵创伤?……只不过她们和姥姥一样永远保持了沉默,永远独自吞下了那枚苦果。或许她们一直在试图遗忘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避而不谈,甚至避而不想,因为实在太难以启齿了,太不堪了,太不被后辈接受了(包括事后的自己可能都不接受),太容易被社会道德谴责和批判了!

是的,今天的我们真的难以接受这一切,觉得这样的“故事”不可思议,因为我们没有被逼到那个绝境上,没有见过“残酷和美丽并存”的奇异景象,我们理解不了困境中的人性,理解不了有缺陷、甚至不道德、但很真实的人生。我们平时也许自认为很讨厌说教式的生活,我们也能接受有瑕疵的生命,但残酷至此,不堪至此,实在超出了我们的想象,……震惊之余,五味杂陈,呜呼哀哉。

陈冲如此公开暴露姥姥的隐私,是需要极大勇气的,她曾因此而有过“害怕”,曾想过“删掉”,但最终还是正视了生活中的这份不完美、缺点甚至丑恶,显示了她对生命认识的深度。 
 


不过许多喜欢《猫鱼》的人未必能体会到这份深度,总有那么一些人特别喜欢听童话故事,也总在《猫鱼》的字里行间寻找那些被鲜花和掌声包围的女明星轶事。他或她们太喜欢看高大全式的完美人物,听公主和王子的甜蜜爱情,见不得人性中的丑陋,即使是很真实的丑陋也不愿正视,甚至有时要咒骂展示丑陋的人。因为那些丑陋与他或她们心目中的美好生活太不吻合,与其道德观相去甚远,超出了他或她们接受能力的范围。或许他或她们能接受现实中的丑陋,但不能接受用文字展现这些丑陋,他或她们仍然固守着文学艺术不仅“来源于生活”、还要“高于生活”的正统观念,……对他或她们来说,简单的线条、分明的界限、黑白两色的世界才是最好的、才是能够和愿意接受的,相形之下,陈冲的《猫鱼》突破了许多传统桎梏,也因此而显示出一份沉甸甸的历史厚重。

作者简介

东方木,女,生于南国,长居北方。热爱生活,喜欢写作,几十年笔耕不辍,时有作品发表。

平台原创文章均为作者授权微信首发,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平台无关。

话题:



0

推荐

二湘的十一维空间

二湘的十一维空间

259篇文章 1小时前更新

思想的碰撞,民声的回鸣。理性思考,感性文字。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