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文/章云苏 

哈尔滨马拉松的硝烟还没散尽,冠军护士张水华的眼泪还没擦干,361°的解约声明已经像一盆冷水浇在了热搜上。 

直播间成了整个事件的中心舞台。网友们的留言像弹幕一样刺眼:“解约就下单”、“不换人不买”、“调休款有没有?”…… 

甚至有人把张水华的海报刷成评论区行为艺术。主播懵了,只能卑微道歉:“不是我选的我也不知道……”

361°的解约声明,不是一场冷酷的商业切割,而更像一场在直播间被“网络游街”后的缴械投降。 

这出戏的剧本反转得比马拉松冠军冲刺还快。前一天,张水华还是哭着求调休的“最美护士”,后一天,她就成了网友口中“占用公共资源”“卖惨博同情”的靶子。 

这个现象确实更值得深挖——为什么一个创造佳绩的普通护士,没有成为全民偶像,反而引发了如此大的负面情绪?

1

在汹涌的民意下,361°的直播间瞬间沦为了道德公堂,评论弹幕像是整齐划一的判决书。 

资本在汹涌的民意面前,膝盖软得比泡沫还快。361°以“友好协商”为名,行“紧急避险”之实,完美演绎了什么叫“打不过就加入”。 

我们为何不容忍一个“哭诉调休”的冠军?人们为何如此愤怒?

在一个普遍内耗的体系里,一个普通人凭借超凡毅力,在业余时间练成国家级健将,这本该是一个励志故事。

但是,她的调休诉求很像“特权要挟”——跑马拉松并不比其他个人爱好更高贵,凭什么领导要强迫其他护士为你的爱好去调休呢?

可以调休,但你可以和其他护士商量啊,而不是让领导强压。 

“最快女护士”张水华签约MCN,且有361°等品牌商单加持,可能加剧了民众的反弹——你都这么赚钱了,何必卖惨?不能好事占尽。

 

361°本想签约一个“正能量”的草根运动员,故事模板都是现成的: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跑道上的追梦人……多么完美的营销人选。 

但它万万没想到,互联网的民意比马拉松的赛道更加曲折和不可控。当流量突然变成“负面舆情”,品牌的第一反应肯定是迎合一群“用钱包投票”的“正义网友”。 

网友获得了一场短暂的道德胜利,用一次消费威胁就处决了一个他们不喜欢的故事。

2

当张水华冲过终点线的那一刻,她是当之无愧的英雄。但当她的眼泪和“望领导支持调休”的诉求一同出现在公众面前时,舆论的掌声瞬间变成了质疑的声浪。 

张水华的哭诉没有被视为共同的呐喊,反而被解读为一种“得了便宜还卖乖”的炫耀:“你都能拿全国冠军了,还有什么资格抱怨调休?” 

在绝大多数普通人看来,“调休”与否是每个职场人共同面对的规则体系。它或许不尽合理,但大家都在遵守同一套游戏规则。张水华的公开“哭诉”,在许多人看来,是一种试图利用其冠军身份和舆论影响力来获得“特殊通行证”的行为。 

这触动了公众最敏感的神经:难道成功者就有权逾越规则,而普通人只能被动配合她? 

公众的愤怒,并非针对休息权本身,而是反对任何可能破坏规则公平性的特权暗示。

整个事件也反映出公众对“道德绑架”式叙事的深刻警惕和反感。 

张水华的故事迅速从一个体育新闻转向一场情感呼吁,这难免让许多人感到不适。其叙事逻辑很容易被解读为:我已经为国家/医院赢得了如此荣誉,因此我的个人诉求(调休)就必须得到满足。

这种将“成绩”与“待遇”直接挂钩的方式,在公众看来,是一种对单位的“情感绑架”和对公众的“舆论绑架”。

公众支持努力,赞美拼搏,但厌恶任何形式的“按闹分配”。大家坚持认为,个人的诉求应当通过正常的、制度内的渠道去沟通和解决,而非通过诉诸舆论、制造压力来达到目的。 

3 

361°作为商业品牌,当品牌的直播间被海量的“解约就下单”的消费者真实意愿淹没时,它面临着一个明确的选择:是坚持签约一个已被负面舆情缠绕的运动员,还是回应绝大多数核心消费者的呼声? 

商业品牌的存在根基是消费者,而非某个个体代言人。361°的选择毫不意外。 

对361°我没有什么评价的欲望,下次碰到某个价值取向截然不同的民/粹事件,它同样也会唯民众马首是瞻。 

好就好在,这场风波不是一个简单的“强者落难”故事。但公众的支持立场,似乎也不是简单对规则公平、反对道德绑架、尊重市场选择这三大核心原则的捍卫,应该还包括对MCN签约网红的厌烦。 

虽然看上去有点小题大做,但发生也就发生了,“最快女护士”受到的处罚远远超出她所犯的错误,但又能怎样呢? 

也没有必要给民众点赞,因为他们的价值取向并不稳定。谁也保不准同一批人哪天会怒冲其他什么有瑕疵的英雄。

话题:



0

推荐

二湘的十一维空间

二湘的十一维空间

397篇文章 2分钟前更新

思想的碰撞,民声的回鸣。理性思考,感性文字。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