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独立学者,主要研究宏观经济、当代中国改革史、日本近现代史等。创办知识类视频节目“马上开谈”,曾任《财经》杂志主笔。出版作品有《大碰撞》、《重启改革议程》(与吴敬琏合著)、“日本三部曲”等,曾荣获“文津图书奖”,多部作品在海外发行。
几年前,一次在给企业家上课时,一位企业家拿着“日本三部曲”第一本《国家的启蒙:日本帝国崛起之谜》,热烈地与我交流。他说,我看了这本书非常感慨,假如明治维新发生在中国该有多好。如果那样,就不是日本打败我们,而是我们打败、甚至灭掉日本。后来也不是日本打败俄国,而是我们打败俄国,我们成为黄种人打败白种人的第一个国家,成为亚洲的第一强国和世界列强之一,那该是多么荣耀。
作者马国川
这是一个读者的感慨,引起了我的回忆。我自己在中学读历史的时候,也曾经隐约有类似想法。如果中国和日本换一个位置该有多好,那样中国就可以崛起为强国,在甲午海战打败日本,后来又打败俄国,跻身世界列强,免受后来的屈辱。但是,企业家的感慨也让我警觉,发现周围的很多朋友和中学时代的我一样,对明治维新的认识可能存在巨大的偏差。在他们看来,明治维新这样的现代化改革,最高目标好像就应该是通过“秀肌肉”、通过战争来证明自己是个强国。这难道是一个现代国家的最高追求吗?
也正是带着这样的反思,我在研读明治维新历史的过程中,有了更多的新认识。其实,《国家的启蒙》也简单触及了一些,很可惜正如副标题 “日本帝国崛起之谜”所呈现的,那本书更多讲的还是明治维新成功的一方面,对于不那么成功、甚至失败的方面讲的太少了。我写作这本新书《国家的抉择:明治维新20讲》,就是想讲述一个完整的明治维新的故事。
清华大学任剑涛教授曾提出,一个国家的现代化需要迈过三个坎儿,或者说经历三个关键时刻,才能够成为规范意义上的现代国家。第一个叫作“马基雅维利时刻”,就是要建立一个统一的国家;第二个时刻叫“霍布斯时刻”,只有统一还不够,还要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利维坦”;仅仅迈过了这两个时刻仍然还是不够的,还需要经历一个“洛克时刻”,就是确立个人的生命、财产和自由权利,同时规范国家权力,保障其发挥对内保护、对外御敌的功能,这样国家的公民就可以安适地生活,既免于恐惧、获得安全,又赢得自由发展的机会。只有迈过了“洛克时刻”,一个国家才算成功完成现代化转型,才是规范的现代国家。
以这样的分析框架来审视明治维新,就会看到,日本通过戊辰战争和后来的废藩置县,建立了一个统一的日本,显然迈过了 “马基雅维利时刻”。后来经过20多年的奋斗,又成为亚洲第一强国,迈过了“霍布斯时刻”。但是,日本停留在这一时刻,没有继续向“洛克时刻”迈进,没有迈过最后的坎儿。例如,农民作为那个时代日本的最大社会群体,其自由与权利缺乏保障,导致利益受损,许多农民甚至成为国家现代化的牺牲品。
要迈过“洛克时刻”,除了建立一套符合现代价值观的政治制度之外,还需要一场强大的启蒙运动。我在《国家的抉择》里面特别讲到,明治维新的时候既有一场浩大的启蒙运动,同时还有基于启蒙运动基础上的一场自由民权运动。尤其是自由民权运动,我以前关注不够,在了解之后感慨良多。没有想到,明治维新时期的日本除了经济建设、教育建设、政治制度建设之外,还有一场自下而上的要求自由、要求民权的社会运动,声势浩大,持续十多年。很遗憾,这样一场广义的启蒙运动(含自由民权运动)没有彻底进行下去,而是在这个国家发展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出现了转向。
1890年左右是一个历史的分水岭。随着国会召开、宪法实施,日本从实力方面来说,已经是一个强国了。1894年日本在甲午战争中打败大清,就是一个醒目的标志。但是,也正是在1890年代,日本思想界发生巨变,那些有名的启蒙思想家,甚至包括福泽谕吉在内,都开始从呼唤个人自由、鼓吹个人权利,转向了提倡国家主义、鼓吹民族主义,鼓吹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个人为了国家和天皇应该牺牲一切。这个巨大转折实际上是对于此前启蒙运动的否定——我借用李泽厚先生的话,在书中称之为“蒙启。从启蒙到蒙启的思想转变轨迹,和整个国家转向民族主义、国家主义、对外侵略是完全吻合的。
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认为明治维新并不是一个完全成功的现代化故事。它有成功的一面,也有不那么成功、甚至失败的一面。这也正是我在这本新书里面一直想回答的问题“日本到底做对了什么、做错了什么”。做错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日本的启蒙没有完成,国家走向了错误的道路。
对于一些后发国家来说,这种现象具有普遍的警示意义。因为后发国家为了实现现代化而奋斗,但往往在现代化的后半段,也就是现代化规模初具的时候最危险。国家强盛起来,统治者的腰板硬起来,国民的自信心也开始膨胀起来的时候,国家最容易迷失方向。首先是在价值观上迷失,不再把重视个人权利、公民自由当成追求目标,而是把所谓的国家利益当成至高的追求。这种追求最典型的叙事,就是所谓的“富国强兵”。我在书里面特别反思这一点。很多后发国家都把富国强兵当成自己的最高追求,这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它最大的问题是,一旦实现了“富国强兵”,国家向何处去?国家强大以后,下一步目标是什么?如果继续追求“富国强兵”,是不是意味着要到处炫耀武力,甚至以战争证明自己呢?对于很多后发国家来说,这是一个具有灵魂拷问式的终极问题。
今日世界上大多数后发国家都能经受马基雅维利时刻、霍布斯时刻的考验,但它们很可能停留在霍布斯时刻不能前行,就像明治维新时代的日本一样。明治维新的历史警告世人,如果一个后发国家在现代化转型中没有正确的价值引导,就难以迈过洛克时刻的坎儿,而且很有可能迷失方向,甚至会走向民族主义、国家主义、军国主义的歧途。
我上中学的时候,课本上有一篇作家柳青的小说,里面有一句名言是这样说的,“人生的道路是漫长的,但是紧要处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我把这句话稍作改动,“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是漫长的,但是历史关键时刻只有几处,特别是这个国家转型的时候”。明治维新恰恰是这样的一个历史时刻。而在这样的历史时刻,日本做对了什么,做错了什么?对于很多后发国家来说具有普遍的警示意义。
(本文系作者9月13日在 “《国家的抉择:明治维新20讲》新书发布会”上的发言)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