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章云苏,媒体人,专栏作家。一个爱看理工书籍的文科生。
这不是一时兴起的犯罪,而是一场对时间、规则和人性弱点进行过极致研究的精密行动。
巴黎,卢浮宫。四个毛贼,两辆摩托,七分钟。拿破仑与欧也妮皇后的珍宝在光天化日之下被劫掠一空。
失窃的珍宝包括:
玛丽-阿梅莉王后与奥尔唐斯王后的头饰套件中的冠冕
玛丽-阿梅莉王后与奥尔唐斯王后的蓝宝石套装中的项链
玛丽-阿梅莉王后与奥尔唐斯王后的蓝宝石套装中的耳环

玛丽-阿梅莉王后与奥尔唐斯王后的冠冕、蓝宝石项链及蓝宝石耳环(资料图)
玛丽-路易丝王后的祖母绿套装中的项链
玛丽-路易丝王后的祖母绿套装中的耳环

玛丽-路易丝皇后的祖母绿项链和耳环(资料图)
“圣物匣式胸针”
欧也妮皇后的冠冕

欧也妮皇后的冠冕(资料图)
欧也妮皇后的大襟花胸针
嫌犯在逃离时遗弃了部分设备以及被盗的欧也妮皇后的王冠。目前王冠状况正在评估中。

欧也妮皇后的王冠(资料图)
这不像好莱坞大片,更像一出编排拙劣的街头闹剧。
然而,当闹剧的舞台是国家的灵魂殿堂,我们便不能只当看客,必须追问:这出戏,是谁写的剧本?
1

案发经过干净利落得令人瞠目:
10月19日上午9点30分,伪装成工人的劫匪利用塞纳河畔施工区的升降吊篮,破窗进入卢浮宫核心展区阿波罗画廊,用电锯或角磨机破开展柜,掠走9件“无法估量”的拿破仑时期珠宝,旋即骑摩托车扬长而去。
全程,7分钟。
卢浮宫不是第一次失守。1911年,《蒙娜丽莎》被一个意大利工匠轻松夹带而出,让全世界看了法国人的笑话;
1976年,同在这个阿波罗画廊,查理十世的加冕剑不翼而飞;
就在去年,另一家巴黎博物馆的卢浮宫借展珠宝亦遭洗劫。
历史仿佛在循环播放,安保系统屡屡卡壳。每一次案发,当局都誓言加强安保,但漏洞旧的去,新的又来。
2
为何他们偏偏选在周日早上9点半?
这不是一时兴起的犯罪,而是一场对时间、规则和人性弱点进行过极致研究的精密行动。劫匪并非亡命之徒,他们是深谙城市运行漏洞的“战略家”。
博物馆安保系统在开馆前后最为脆弱。夜班人员可能已疲惫松懈,而白班人员尚未完全就位、进入状态。正如亲历者所言,早上安保并没有完全就位,很多人迟到了。这创造了一个短暂的管理真空。
庞大的安保系统如同巨型计算机,从休眠到全面运转需要时间。劫匪在9点30分动手,恰好卡在系统“已开机”但“未全力运行”的瞬间。警报或许已被触发,但人员的反应速度、决策链条都处于一天中最迟缓的阶段。
还有关键的一环:巴黎规定周日禁止重型货运卡车入城。劫匪们巧妙地利用了这一法规,将其从“限制”转化为“优势”。他们选择骑摩托车逃跑,确保了在周日清晨畅通无阻的街道上,可以像幽灵一样穿梭,而警方却无法迅速设置大型路障进行物理拦截。他们利用了城市的规则来对抗城市。
选择在开门后半小时动手,而非更早或更晚,是精妙的平衡。太早(如刚开门),馆内人员过于稀少,劫匪会过于显眼;太晚(如上午10点后),大量旅行团涌入,人流如织,不仅增加目击者,逃跑路线也会受阻。9点30分,馆内已有足够多的游客作为“背景噪音”和“人肉屏障”,但尚未达到摩肩接踵的程度,便于他们迅速行动和撤离。
周日早晨,是整个巴黎节奏最慢的时刻。从警方到普通市民,都处于周末的松弛状态。这种集体的心理惰性,为劫匪提供了无形的掩护。
这是一份为巴黎“量身定制”的犯罪剧本。
3
从卢浮宫角度,问题还出在哪儿?
表面看,这是技术性失误。
案发时安保人员竟“没有完全就位”,本应最严密的清晨防线形同虚设。
劫匪从外部破窗而入,如入无人之境,说明周界防御和入侵检测系统存在致命盲区。
尽管警报触发,但未能有效阻滞罪犯,让其能从容携带赃物逃离。
但更深层的问题,是系统性的“治理无能”。
相关报道中那个尖锐的对比一针见血:街角的卡地亚、香奈儿珠宝店固若金汤,因为它们守护的是私有的、可估量的资本;而承载着国家历史与集体记忆的卢浮宫,其安保却仰赖于一个低效、懒散的公共体系。
这是一种根植于文化性格的顽疾。法国人引以为傲的浪漫与散漫,在咖啡馆里是情调,在国家安全领域则是溃堤的蚁穴。
案子能破吗?或许。
部分珠宝可能像2021年找回的盔甲那样,在几十年后的某个角落重现天日。但更大概率是,这些绝世珍宝将被拆解,钻石被重新打磨,化作黑市上流通的货币。它们承载的历史与艺术,将随之湮灭。
至于改变?我们早已听过太多承诺。马克龙总统的“卢浮宫新文艺复兴计划”听起来很美,但一个连周日重型卡车禁行规定都能被劫匪利用为逃跑优势的城市,其治理的精细度令人绝望。
每次重大事件后,政府都会宣布“全力追查”、“加强安保”,但官僚体系的惰性,重福利轻效率的社会心态不改变,一切都是白扯。
巴黎的卢浮宫成了盗贼们“流动的盛宴”,这真是太讽刺了。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