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地铁站女儿踹母亲,愿所有的父母都能被温柔以待

题图来自电影《囧妈》
有多少父母,是以正确的方式在爱着孩子呢?
愿所有爱孩子的父母,都能被温柔以待
文/愚石
前两天,看到了一个视频。视频中显示的是10月12号,武汉金银潭地铁站。一位母亲身背肩扛,同行的女儿却双手插兜,不管不顾,形同陌生人,似乎丝毫没有分担一点行李的意识,更离谱的是,可能因为母亲弄错了站,竟被女儿连连狂踹。当路人都看不下去,出言劝阻时,女儿依然毫无收敛,更开始追打路人,...
题图来自电影《囧妈》
有多少父母,是以正确的方式在爱着孩子呢?
愿所有爱孩子的父母,都能被温柔以待
文/愚石
前两天,看到了一个视频。视频中显示的是10月12号,武汉金银潭地铁站。一位母亲身背肩扛,同行的女儿却双手插兜,不管不顾,形同陌生人,似乎丝毫没有分担一点行李的意识,更离谱的是,可能因为母亲弄错了站,竟被女儿连连狂踹。当路人都看不下去,出言劝阻时,女儿依然毫无收敛,更开始追打路人,...
美剧《欲望都市》,图片来自网络
“欲戴皇冠,必承其重”,是的,非常励志,但我认为,前提是,到底值不值得?
名媛生活,当真快乐?
文/愚石
前几天,被所谓的“拼多多”高配版名媛刷屏,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看了看,然后,就忍不住哈哈大笑。先生在一旁莫名其妙,问我啥事这么开心,我喘着气,跟他描述了一番,他先是一脸茫然,继而恍然大悟状,说,“哦,原来除了那些crazy rich Asians,还有这种...
题图人物:Michael Jackson(来自网络)
这样的灵魂要多么的杰出才能够直面如此多的不公,并依然能在痛苦和谎言中去爱、去奉献?
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
文/芦苇
一
第一次看到迈克尔·杰克逊的表演,震憾人心的画面、酣畅淋漓的舞步和高亢绝美的歌声,是我之前闻所未闻,听所未听的。就这样情不自禁地爱上了。去到音响店,在当时月收入仅200元左右时,狠心花了20元选了两张VCD。从此,在自己为数不多的...
我读《南渡北归》:美,永不曾消逝
文/君君
读《南渡北归》需要勇气。亦是一种挑战。首先,它的字数达到了160万(含注释),其次,它颠覆了我对一些历史教材的认知。再次,属于一个时代和一群学人的创伤在该套书中得以清晰再现,这就使得我在阅读过程中,不免时常会有揪心与着急之感。
读这套书的感觉,说得更直白一点,就好像不是医生的人,混进手术室里观看一台非常重要的手术,最后那个病人手术失败,血淋淋地惨...
图片来自网络
真正的教育教学不能急功近利,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教育的真谛
文/天涯孤旅
最近看了这么一个材料:
1979年6月,中国曾派代表团去美国考察初级教育,回国后写了一份三万字的报告,要点是:
学生无论成绩优劣,无不趾高气扬、踌躇满志;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大字不识一斗,加减法还在掰手指头,就整天奢谈发明创造,在他们手里,让地球掉个头好像易如反掌...
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Jennifer Doudna和Emmanuelle Charpentier,图片来自网络
在自然科学领域内,诺贝尔奖似乎一直存在着一道巨大的鸿沟,这就是对于女性或多或少的偏见。
诺贝尔奖殿堂里的女性
文/愚石
昨天早晨,新闻里说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美国的Jennifer Doudna和法国的Emmanuelle Charpentier,两位都是女性;前天,物理学奖由三位科学家共同获得,其中的一位,Andrea Ghez,也是女性...
图片来自网络
这一回是千真万确地死了。有一瞬间,我心中忽然缤纷着释放出积郁已久的重压而变得十分轻松。
一日忧伤
文/黑孩
你好,父亲!
父亲,这样称呼你时,你其实早已逝去有很多年了,昨天夜里,我做了一个梦。梦中的你被我的一个姐姐从一把坐椅上推下去,摔得满身满脸都是鲜血。
我心痛楚着跑上前去,摇晃着昏迷不醒的你。就这样,我几乎是带着哭泣的声音从睡梦中醒来。醒来后,意外有一阵幽...
陈平 图片来自网络
女人的身体是她自己的,不是哪个男人的,不是她的儿女的,也不是她的父母的,更不是哪个强有力的支配主体的。
评说陈平和《木兰》,女人的身体是她自己的!
文/张鹏飞
进入了现代文明,在女性独立的观念上,很多人有这样一个共识:女人的身体是她自己的,不是哪个男人的,不是她的儿女的,也不是她的父母的,更不是哪个强有力的支配主体的。
一、陈平金句
能否定这个常识的,以前我...
张文宏医生 图片来自网络
历史记得的,应该是那一声声对百姓深深的同情和悲悯,应该是那一个个知识分子对这个时代应该恪守的良知与良心。
仁心神术 医者文宏
文/于无声
事了拂衣去,不留功与名。
或许这就是你的求仁得仁。你不是3月5号公布的全国防疫先进个人,你也不是9月8号获得颁奖的国家英雄。宏大叙事的背景板,高光亮影的镁光灯,总是很少看见你的身影。
我在想,如果9月8号那天你也有机会去领那国家...
电影《花木兰》剧照
好莱坞所构建的普世性叙事——一个被压迫者通过反抗自我实现的故事,在中国不是想当然地套上中国人和女性两个标签就能奏效的。
橘生淮北的《花木兰》教会了《三体》改编什么教训
文/起惊雷
迪士尼出品的电影《花木兰》于9月11日在内地上映,而早在一周前电影便在其美国地区的流媒体平台Disney+上线了。就在我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电影仅在美国上映,还未在国内院线正式公映,但在豆瓣上...
年轻的多尼亚,题图由作者提供
怀念你,多尼亚!你那清澈的蓝眼睛,还有灿烂的笑容,你画的水彩风景画,还有你做的大拌菜。
文革往事,怀念多尼亚
文/袁牧
(一)
多尼亚现居北京,年已八旬,中文名字谭道杰,他是中俄混血,出生于卫国战争时期的莫斯科,父亲是中共延安时期派往苏联学习和工作的老党员,母亲是俄罗斯人。建国初期他和姐姐热妮娅随父母一起回到中国。他年轻时曾经是我的绘画启蒙老师,让我在...
题图为《死亡诗社》剧照,来自网络
教师就像一个摆渡人,他们守望在自己的码头,用自己的智慧与格局,远见卓越的判断力,给来来去去迷路中的青年人指出更光明的前方。
致敬教师节,记我的中学的语文老师
文/深圳小树
1
我一直认为中学期间的语文老师对青春期学生的三观影响是很重要的。在这个虎妈和狼爸流行的“鸡娃”的年代,家长与学生全民“教育焦虑”。家长要坚持不被裹挟入这种社会在高节奏运转的洪流里是很...